Page 23 - Cine_202312
P. 23
同。审美取向无高下。调亮剧版《人世间》的底色,使
情感的抒发,而电视剧是大众艺术。所以,越是严肃文
其温暖明亮充满希望且深刻,是我的审美取向。
学,个人化的痕迹会越重,改编起来就会越难。
将小说表达转化为影视表达,除了技术上的,更有
理念上的。原作主旨是为底层人民呐喊,这也是其打动 《人世间》的故事主干
小说《人世间》基本是以周秉义周蓉周秉昆兄妹
我的一点,但我不能止步于此,为什么?苦难造就的灰
三人的命运向外辐射。电视剧播出后,小说作者梁晓声
色基调不仅不符合电视剧观众的看片心理,更重要的,
接受采访时,几次为剧版周蓉(宋佳 饰)的戏份比两
不符合我的审美取向。
兄弟少得太多表示遗憾,认为小说里周蓉有很多精彩篇
早年间,在我刚发表过几个小说后,常听专家前辈
讲课说,只有悲剧的苦难的,才是深刻的。那理论一度 幅可用,不应该被删掉,还认为饰演周蓉的天赋型演员
小宋佳因戏份太少而浪费了。
令我迷茫,走了好长一段弯路后方才明白,迷茫源自我
“浪费”一说我认同,如果事先知道小宋佳来
试图违背自己当时已初步形成的审美取去迎合,迎合没
演,我想我会在周蓉的戏上再多下些功夫,更深更精。
有出路。
我愿意为好演员写戏,一如我愿意为好导演写戏,明珠
剧本动笔前我决定首先调亮底色,将小说里苦难
但真实生动的素材在电视剧里以我的世界观展现。小 明投好女好嫁是每个编剧的愿望。但即便如此,我也不
能让周蓉戏份超过两兄弟,平起平坐都不可行,因为它
说里的沉重苦难相当真实,应该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不合剧版《人世间》故事主干的设定。这个主干是,家
不真实不会动人。但同时期同地域甚至同一群人的生
与国。弟弟诠释家哥哥诠释国,具体一点说就是,弟弟
活可能还存在着另一面的真实。就像雕像,你把它翻
代表基层百姓哥哥代表政府官员。
个个儿,正面背面不一样。生活摆在那里,写什么怎
么写,向你的受众展现传递什么,决定在作者的审美 小说里周蓉被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与两兄弟三足
鼎立。我想我理解原作思路,文化大革命中对知识和知
取向。
识分子的迫害贬损及文革结束后初期中国教育科技的落
比如《人世间》主题歌词作者唐恬,曾写过陈奕
后状况,使知识分子在一段时期内曾以空前独立的姿态
迅唱的当红歌曲《孤勇者》,这女孩儿是在什么情况下
崛起,一度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
写出的《孤勇者》呢?患鼻咽癌后瞒着父母只身到北京
租房化疗的情况下。歌词表达了作者面对悲惨命运的不 但随着中国教育的普及深入,科技的日渐发达,
知识分子已然回归其原本属性:脑力劳动者。在当下的
服、抗争、勇气、热血和燃,燃遍了小学和幼儿园,陈
奕迅因此发微调侃“听说我唱了首儿歌。” 约定俗成里,知识分子一词更像是对受过高等教育并且
从事教育工作或写书立著的人的称谓,简称文人。书中
同样命运,换另一个人,也许会有另一个方向的
周蓉就是这样的一个文人。
表达:忧伤,哀婉,愤懑,绝望, 相同境遇下的另一种
韵味。都源自生活,都真实,只要写得好,都具美学意 相较两兄弟,周蓉的身份于剧本故事主干的设定
完全无法在量级上匹敌。所以,小说里周蓉的篇幅再多
义上的美——所谓百花齐放。区别只在于,审美取向不
再精彩,我们也只能选择与剧本故事主干相关的部分。
凡偏离主干,一概舍弃。一部长
达数十集的剧,故事主干或说戏
剧结构,必须明确,必须扎实,
必须坚定。我们以人体作比,故
事主干相当于人体的骨骼,编剧
只能依据骨骼去丰满血肉。游离
于骨骼之外的血肉那叫瘤子,再
好看的瘤子也是瘤子,于全剧、
全局有弊无益。
从小说到剧本的细节转换
一部剧只有主干当然不行,
主干之上必须附着着大小不一粗
细不一却同样鲜活的枝叶,才会
是一棵蓬蓬勃勃的树。没有枝叶
的主干大同小异,一如我们通常
www.imaschina.com 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