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Cine_202104
P. 22

问题,也就是在电影中如
                 何给观众呈现这样一个宏
                 大的场景。最终总是要找
                 到一种方案去解决,除非
                 你放弃这样一个场景的呈
                 现,这时候我们必须要学
                 习怎么运用技术来帮助我
                 们讲好故事。我们并不是
                 首先从主观上就认定了采
                 用数字技术,而是经过横
                 向的比较和判断,以及针
                 对创作层面的要求,最后
                 觉得,针对这部影片的创
                 作呈现只有数字技术是我
                 们的最优选择。

                 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
                 为,国内数字视效技术
                 目前还无法承担一部影片的全部视效工作。这样一种                         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视效公司在飞快地成
                 认知误区,显然是对国内视效技术的发展现状不够了                         长。这个其实不是技术带来的机遇,而是市场带来的机
                 解。实际上,近几年国内数字视效技术已经有了大幅                         遇,是中国观众对中国电影提出了这样的需求。这个窗
                 度提升,包括虚拟拍摄等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制作手                          口期很宝贵,它不会打开很长时间,我认为我们要抓住
                 段,在国内视效公司都已经有较为普遍的使用。但                          这个窗口期,去给自己创造机会,去制作更多这样的电
                 是,与一些数字视效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国内                         影,让行业借助这个窗口期去成长。这实际是一个全行
                 视效技术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刺杀小说家》这                         业的问题,不仅仅是视效公司,或者是拍所谓工业电影
                 部影片的视效制作,是否都是与国内视效公司合作完                         的问题,与此同时,也需要全行业形成一种氛围,一种
                 成的?都有几家国内公司参与了制作?全片的视效镜                         规模。只有当我们自己掌握了经验和技术的时候,我们
                 头大概有多少?在与国内视效机构合作的过程中,是                         这个行业才会去不断地追赶好莱坞,而不是用好莱坞的
                 否能够感受到数字技术给中国电影所带来的实际上是                         技术去追赶好莱坞,他们不会把最好的东西给我们,就
                 一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好比我们国家研究“两弹一星”,只能靠我们自己。对
                                                                 电影而言也是一样,好莱坞怎么可能把最好的技术给我
                     路阳:《刺杀小说家》这部影片的合作特效公司                       们用呢?
                 是MOREVFX,目前是国内最好的特效公司之一。整体
                 特效主要是MOREVFX完成的,当然他们会找一些合作                      就《刺杀小说家》而言,相对于类型范式的大胆创新
                 方,但都是一些相对来说不太复杂的镜头,主要部分和                        和实验,如何创造出令人难忘的人物和角色,某种意
                 有难度的部分都是由MOREVFX来完成的。这次特效镜                      义上,可以说是每一位电影创作者都十分关注的问
                 头应该有1900个到2000个镜头,其中,有难度的镜头                     题。而纵观当下世界电影的发展,类型的演变已然进
                 超过1200个,也就是难度级别非常高的镜头。                          入一种各种类型杂糅的复合模式之中,类型的边界不
                     当然,目前我们国内的特效公司从技术和经验层面                      断模糊,甚至针对一部影片已经难以明确地界定为哪
                 与好莱坞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但是这种差距需要靠什么                        种类型。正是基于此,实际上包括漫威在内,电影创
                 来弥补呢?需要靠我们不断拍这样的类型电影,而不是                        作者与电影机构似乎更加重视类型角色的创作与资产
                 因为我们与国外有差距,我们就不与国内的视效公司合                        积累,而类型角色的资产积累及其各种组合模式,在
                 作。如果那样的话,就变成了一个悖论,就好像以前在                        很大程度上又能够产生源源不断的生产力。那么,从
                 招聘的时候,用人单位希望应聘者有一定工作经验,但                        产业建构与创作发展的角度而言,漫威的类型角色模
                 是一个新人没有被聘用过,他哪儿来的工作经验呢?实                        式是否具有一定的启示性?
                 际上,近十年来,中国的特效公司已经有了很大发展,
                 也拍了很多视效电影,当然技术手段越来越复杂,难度                            路阳:中国电影一直在尝试做系列化的作品,这也

          022           www.imaschina.com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