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AV_202302
P. 39

观察·事件






                       我国建国后的立体声录音探索
                 开始于1974年。根据我国立体声、
                 环绕声录音创作的先驱者、著名录音
                 师李大康老师的回忆,当时的立体声
                 研究小组是由4个单位共同组建的,
                 包括广播事业局声学所、中国唱片
                 社(上海唱片社)、中央广播事业
                 局控制室、以及中央广播电台文艺
                 部。除了大康老师之外,业界前辈王
                 苏坡老师、汪丽君老师、吴永健老
                 师、熊国新老师、李为真老师、刘怀
                 轩老师等,都是立体声研究小组中的
                 重要成员。
                                                     ▲   1979 年 5 月 研究小组成员运回第一批进口立体声录音设备(右为李大康老师)
                     大康老师还清晰地记得1979年录
                 制第一张立体声唱片时的情景,并且
                 还保留着非常细致的工作笔记。当年
                 录制的作品是由四大名旦之一张君秋
                 先生演唱的京剧《苏三起解》。
                      如今,立体声技术早已成熟、普
                 及。可以说,立体声的声音作品塑造
                 了我们大多数人的听觉习惯。不光是
                 立体声,早在10多年前,5.1环绕声
                 技术就已经出现在了声音创作者的视
                 野中。近几年,沉浸式三维声技术快
                 速发展。
                     从最早的“能有声就行”,到尽
                 可能高保真地记录;从单一声源,                     ▲  李大康老师的录音工作笔记                    ▲  李大康老师的录音工作笔记:1979 年
                                                                                        10月27-28日在中唱大二录音室录制张君
                                                                                        秋演唱的京剧《苏三起解》

                                                                                        到展开一个 60°的声场,再到塑造
                                                                                        一个 360°或半球形的声音空间 ——
                                                                                        如此看来,从1887年爱迪生发明留声
                                                                                        机这短短的130多年来,人类对于声
                                                                                        音的记录和重放技术,经历了一个又
                                                                                        一个质的进步。
                                                                                            感谢技术的进步,让录音和重
                                                                                        放,也从单纯的记录,慢慢变成了一
                                                                                        件带有创作属性、审美属性的事情。
                                                                                        我们不但记录着事件,也记录着情
                                                                                        感,又或者说,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发
                                                                                        展变迁。
                 ▲  1979 年夏 李大康老师在中唱录音室用立体声调音台 STUDER 189Q 录制节目                              (感谢真力GENELEC提供支持)


                                                                                                                     39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