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AV_202302
P. 38
观察·事件
而对于早已习惯了聆听成熟的立体声
作品的我们而言,这些录音在听感上,依
然是演唱在一边、乐队在另一边,实际上
左、右声道的关联性并不大,也许还不足
以称为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立体声录音。
但有趣之处就在于,录音时,两个蜡
筒录音机在同一个场地中分开一段距离摆
放,互有串音,同时记录,并且蜡筒被完
整地、成对地保留了下来 —— 这已经是
一件非常难得的事。实际上,如果我们仔
细聆听,还会发现个别乐器(因为串音)
拥有模糊的声像。也许,我们可以说,
它们是“偶然的立体声录音(Accidental
▲ 1901 年 Berthold Laufer 录制的蜡筒
Stereo)”。
这批蜡筒一共 503个,其中103个
被保存在德国柏林音乐档案馆(Berl in
Phonogramm-Archiv),400个被保存
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传统音乐档案
馆(The Indiana University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Music)。后者已经被印第安
纳大学的媒体数字化和保存计划(Media
Digitization and Preservation Initiative)
进行了数字化,人们可以通过印第安纳
大学的媒体收藏在线(Media Collections
Online)在网页上聆听,但目前还只有单
声道。
▲ 印第安纳大学媒体收藏在线网址:
如果感兴趣的话,就去听听 “桑园会、 https://media.dlib.indiana.edu/media_objects/3f462n38f
翠屏山、战北原、黄鹤楼、五台山”等等这
些来自1901年的音乐录音吧!也许,一段
历史会鲜活地重现在你的眼前。
国际上广泛认可的第一个立体声
录音,是 1932年3月12号由英国人 Alan
Dower Blumlein 完成的。他就是我们所熟
悉的 Blumlein 立体声拾音制式的发明人。
当时录制的内容是由指挥家斯托克夫
斯基(Leopold Stokowski)执棒的斯克里
亚宾(Alexander Scriabin)的作品《火之
诗(Poem of Fire)》。
在 1901年的31年后,声音已经能够先
被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再被记录在黑胶唱
片上。当时录音的质量,已经能够达到60
dB的动态范围,10kHz的高频延展。 ▲ Blumlein 立体声拾音制式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