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Cine_201904
P. 53
评论中,作者认为越来越多的奥斯卡入围电影利用种
族牌、女性牌、LGBT牌、阶级牌或左翼政治批判牌的
“议题营销”搏出位,最终呈现的是“技术合格、艺术
尚可、议题优先、整体乏味”的“应试”影片。
和性别议题相比,种族议题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中
国更加敏感。这一点从中国观众对《黑豹》的吐槽中
就可见一斑:作为8部奥斯卡提名影片中唯一一部已经
在中国公映的影片,《黑豹》的豆瓣评分仅为6.5,是
漫威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中评分最低的一部。“政治正
确”“讨好黑人”是这部电影在中国引起反弹的重要原
因。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观众,在西方世界与黑人一样
同为少数族裔的中国人,却在潜意识中坚持某种“文化
霸权”逻辑,这种身份错位令人费解。
电影的艺术成就高低和是否符合奥斯卡获奖标准, 光,#OscarsSoWhite的标签再度在社交网络上流行开
这在每个人心中固然有不同的答案,然而以“政治正 来,令奥斯卡陷入了严重的声誉危机。
确”作为电影批评的唯一标尺,未免太过狭隘。当人们 天下苦奥斯卡白人至上主义久矣。在91年的奥斯卡
把影片关注弱势群体或少数族裔当作惺惺作态、钓名沽 金像奖历史中,首位获得小金人的黑人是海蒂·麦克丹
誉时,当人们抗议说“让政治回归政治,让艺术回归艺 尼尔斯(Hattie McDaniel),她凭借《乱世佳人》的
术”时,实际上也述说了一个事实:无论是试图完全去 奶妈一角于1941年获得最佳女配角奖。发表完获奖感言
除电影中的政治色彩,还是只关注电影的“政治”面 后,这位荣耀加身的黑人女演员只能穿过宽阔的宴会大
向,我们对电影的讨论都只能得出不完整的答案。事实 厅,坐回到距离舞台最远的黑人专座,与《乱世佳人》
上,与“政治正确”有关的指控,恰恰反映了电影的价 的其他白人剧组成员隔离开来。下一次黑人获奖是24年
值不可能只在于单纯的艺术价值。在本文中,我们试图 后的事了,西德尼·波蒂埃(Sidney Poitier)因主演
从奥斯卡的种族议题出发,讨论三个问题:种族歧视真 《原野百合花》获得了第3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
的和电影质量无关吗?强调多元性就意味着奥斯卡在迷 角奖。又过了27年,最佳女配角奖才再次落到黑人女星
失方向吗?当我们指责奥斯卡的“政治正确”时,我们 的手中——《人鬼情未了》的乌比·戈德堡(Whoopi
究竟在指责什么? Goldberg)。
奥斯卡的种族主义问题有多严重?Vennage首席数
种族歧视真的和电影质量无关吗? 据科学家兼联合创始人Eugene Woo于2017年撰文给出
2015年,黑人活动家April Reign在看到奥斯 的回答是,这个问题的的严重程度比我们预想得还要
卡提名名单都是白人后,首次在社交网络上发起了 高。从1980年到2015年期间奥斯卡表演类奖项的分配
#OscarsSoWhite标签。次年,许多媒体在奥斯卡提名 情况来看,白人男演员获奖比例达84%,黑人男演员为
名单公布后不久再次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好莱坞报 10%,西裔和亚裔男演员各为3%;白人女演员获奖比例
道》发现,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是1998年以来的第二 达89%,黑人女演员为9%,西裔女演员为3%。奥斯卡
次20位表演类奖项候选人均为白人的情况。随着媒体曝 的奖项分配情况完全不能反映美国的人口比例情况,在
这一方面,西裔演员的情况甚至比黑人
演员更糟糕——尽管西裔占美国人口的
16%,但只有3%的奥斯卡获奖者是西裔。
即使有色人种演员在奥斯卡影片中
崭露头角,他们在很多情况下也只是为
了迎合(白人)主流观众对他们从属的种
族的某种刻板印象,并在电影中一遍遍
视觉强化这些“固定人设”。例如麦克
丹尼尔斯获奖的“奶妈”角色就是一个
标准的刻板印象角色,美国乔治·华盛
顿大学法学院学者W. Burlette Carter在
发表于2011年的论文《发现奥斯卡》中写
www.cinechina.cn 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