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Cine_202110
P. 39

海撒以完成真正的告别但终究不能,酒店经理始终在                         层青年之间。这巧合间氤氲出的况味实在耐人琢磨。
                   和内心的怪物缠斗不息……如果说大多数商业剧的推                             《白莲花度假村》有点像西方版的《燃烧》或者《寄
                   动是依赖于事件的进展与悬念,那么这部剧则是依赖                         生虫》,看起来充满贫富、阶级的叙述,但实际上还有
                   于展现每个人处于悬崖上的精神状态,换句话说,这                         着指向精神虚空的责问。岛屿本身就是一种隐喻,它是
                   是一群看起来衣冠楚楚但实际上濒临崩溃的人,只不                         悬空的,被斩断来路和去向的,如果仔细体会就会发现,
                   过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精神危机以及即将                         这故事里所有角色的“前史”都是被粗线条的、概念性地
                   崩溃的绝望前景,作为观众,对一切却洞若观火,观                         交代的,在这个岛屿上,他们只负责承载当下这一瞬间的
                   众成为了见证者,等着看他们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                         身份,承担一种前史导致的“结果”,他们从这种既定身
                   式跌坠。                                            份出发,想改变某种未来的走向,这里像是一场天降的
                      这故事里的人物当然都有名字,但看下来就会                         试炼,一次难遇的良机,一次上帝掷下的骰子,从某个
                   发现,名字记不记得住都无关紧要,其中的每一个人                         角度去看,《白莲花度假村》像是另一种版本的《无人生
                   所代表的都是身后的一群人,某个种族、某个类型,                         还》,一群陌生人去往一座小岛,有的人死掉肉身,有的
                   从这个角度上讲,《白莲花度假村》想展现和直击的                         人死掉精神。这岛上的几天不过是一场密室游戏,有人自
                   其实是一种高度发达的前提条件下,人类普遍的精神                         认为得到了升华,但实际上却更深地堕落,而有的人最终
                   状态,涣散的、游离的、不知所措的。这个故事挖掘                         用死亡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解脱。
                   的是“内部”,关于人们的精神、意识、自我认可,                             这故事说到底还是悲观的,那些想改变命运的,都
                   关于我是谁,我在哪,我将去向何方的拷问,当然,                         未曾改变,那些看起来高高在上的依然紧密地捆绑在一
                   这些拷问都是以社会议题的方式出现在故事里,比如                         起彼此加固,那些游移的想寻找自我的,最终屈都从于
                   这个曾经属于原住民的小岛被白人“占领”之后,那                         现实。只留下个16岁的男孩,似乎选择了逃离,像某种
                   些原住民的后代只能在这里靠为白人游客跳舞为生,                         微弱的希望。
                   故事里安排了一场盗窃,进行了一次根本不可能有答                             那两个傲慢的富家女孩从头至尾一直捧着书在读,
                   案的拷问和对应,原住民服务员偷窃的白人客人的首                         坐在机场里,在经历了一系列闹剧之后,一个人在看康
                   饰算是犯罪,那么当年白人的掠夺与窃取还能否被追                         德,一个人在读论殖民主义。这是编剧植入的一些小小
                   究?这窃钩与“窃国”又当如何论断?盗窃是一种幼                         反讽,与其他反讽一样密布地生长于这个故事的缝隙
                   稚的报复,还是一种身份的觉醒?它有道德上的正当                         间——比如绝望寡妇对于“黑命贵”的误会,比如焦虑
                   性吗?比如,那个富二代的妈宝男,并没有逼迫漂亮                         爸爸对于“水刑”的口误,这一切都是不经意但绝妙的
                   的妻子成为花瓶,但事实上女人接受了这场婚姻就接                         嘲讽,像花团锦簇中安插的刺。
                   受了自己成为点缀的既定事实,当她意识到这是一场                             对于《白莲花度假村》的观众而言,马克思主义者
                   交换的时候,她在进退之间的踌躇到底说明了什么?                         可能看出了资本主义的穷途末路,精神分析学的拥趸看
                   一种对于独立女性意识的虚伪表演,一种对唾手可得                         出了各种欲望与焦虑的无序投射,平权主义者看出的是
                   的现实利益的俯首称臣?她的踌躇是真诚的还是可笑                         女权,少数群体的压抑,觉醒与挫败,其实,这一切混
                   的?再比如,富有的寡妇一直要赞助SPA馆中的黑人按                       杂起来,写的无非是一种精神秩序的崩解、重建以及终
                   摩师创业,但最终燃起了对方的希望又灭掉,她说自                         究的徒劳。
                   己要改掉用金钱控制对方的恶习,但对方做梦都想被
                   那一笔投资控制,那白人女人是真诚的还是对底层黑
                   人的某种不经意地玩弄?你看,这些问题看起来都是
                   社会学的,政治学的,关于种族之间的,关于贫富分
                   化的,但实际上,到了后来,渐渐显露出的底色就演
                   化出了另外的意义,一切都指向了精神危机和身份认
                   同的焦虑,那个有着原住民和黑人血统的闺蜜在这次
                   旅行中,开始迟疑于自己的归属,自己的精神是被漂
                   白的吗?可她又确定无疑地知道自己不可能真的属于
                   原住民的领地。那个最终知道了没有罹患睾丸癌的父
                   亲,一直想要得到的是妻子与儿子对自己的尊重,但
                   始终被视为无物,最终被一场意外的打斗拯救。而这
                   打斗又发生于自己这样一个中年富裕白人和原住民底

                                                                                              www.imaschina.com    039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