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BP_202206
P. 27
仅为3小时,因此对设备的使用和人员的转移均提出了挑战; 端音频直播,我们将两套无线话筒的MIC绑在一起组成两个话筒
·无论是广播音频直播还是新媒体平台的视频直播,均需采 组,每个主持人手持一个话筒组完成直播工作。同时为了应对现
用5G方式进行节目信号的回传,而且三个直播地点均为室内环 场可能出现的无线环境异常等特殊情况,我们还准备了一套有线
境,因此对于网络保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话筒作为应急备用(选用了shure beta 58A话筒)。
2.系统设计原则
由于在直播活动筹备期技术人员就已经考虑到了上述的诸
多挑战,因此本次活动在系统设计阶段,便定下了以下原则:
·中国之声广播节目的安全播出工作必须优先得到保证,音
频系统必须经过反复测试,以确定直播地点附近的无线电干扰情
况,而且广播音频应与视频中嵌入的音频分开采集和处理,避免
相互影响,并考虑必要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备用设备;
·应尽可能提高技术系统的便携性,尽量避免不同人员之间
的线缆连接以杜绝意外事故发生(如摔倒、线缆连接松动等问
题),在满足直播需要的前提下,设备应越简单越好。所有设备
都应能放置在背包中携带和使用,做到边走便播、移动直播,而
且考虑到转场时间极为有限,应能实现背包就走、开箱就播;
·活动选用的所有设备均可采用直流供电方式,满电状态下
至少应能覆盖两小时的电量,以应对直播时段及开播前的测试使
用,同时考虑到直播人员需要奔波于三个直播地点之间,并没有
足够的充电时间,应带有足够的备用电池以应对同一天进行的三 图2 罗德、枫笛无线话筒及现场使用情景
场直播;
·活动开始前需要对直播地点的5G网络覆盖情况进行反复测 2.视频直播系统
试,特别是要对直播时段的网络占用情况进行预估,并演练主持 视频直播系统如下图所示:
人、技术人员的行走路线和站位情况,测试沿途5G信号覆盖情 视频直播系统前端采用罗德无线话筒(RODE wireless
况,及时调整直播方案;
·备件专人管理,包括备用的5G视频背包、音频传输设备、
话筒、电池、线材等,使用过的电池与未使用的电池应分开保存
并及时进行标记,活动前设备充电要有专人看管,避免出现火灾
等意外情况;
·技术人员应与现场导演、主持人就节目的沟通衔接和节目
流程进行反复演练,特别应杜绝广播节目信号切换过程中可能出
现的空播和劣播风险。
三.直播技术系统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尽最大可能保障活动的安全、稳定、
顺利进行,本活动技术团队设计了采取5人小组背包移动直播的
图3 视频直播系统
技术保障模式,分别为:摄影师1名,背上5G背包、手持拍摄设
备及稳定器,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直接由5G背包推流作为央 go II)进行音频拾取和传输,完成音频采集后输入索尼FX3摄
视频直播信号源;1人负责5G背包的维护工作,并对视频信号和 像机(配智云WEEBILL S稳定器),通过HDMI线送给5G背
网络传输状态进行监看;1名录音师进行广播音频直播信号的采 包(5G 4K/8K移动视频传输系统),由5G背包完成视频的推
集和制作;1人负责现场的指挥、沟通和协调工作;另有1人负责 流工作。
所有备件和电池的管理,并对摄影师的走位进行辅助,以避免发 视频直播系统的核心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自研的5G背包,
生摄影师摔倒、现场无关人员干扰直播等情况。 该背包通过4张sim卡进行网络聚合(内置3张SIM卡,通过USB
1.音频采集设备 扩展1张),进行负载均衡并通过多张SIM卡完成直播信号的传
本活动的主持人为2人,采访嘉宾若干,为保证广播音频直 输。视频信号在总台5G实验室进行解码后,传输至集成发布平
播的安全播出工作,本直播中广播音频与视频中嵌入的音频分开 台,央视频直播平台和中国之声直播间分别从集成发布平台拉流
完成视频信号的传输。
采集和传输,避免相互影响。在经过对若干拾音设备的比较后,
我们采用罗德(RODE wireless go II)和枫笛(Saramonic 在实际测试中我们发现使用HDMI线缆进行传输时,偶尔
UwMic9)两款一拖二无线话筒组合的形式完成音频采集和传输 会出现5G背包和摄像机视频信号不兼容的问题,因此又在背包
中加入了一个洋铭(datavideo)DAC-70视频转换器,并配备了
工作,其中罗德话筒用于新媒体端视频直播,枫笛话筒用于广播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