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BP_202206
P. 26
技术综合
Reviews
广播节目的移动融媒体直播
——中国之声《中国声音中国年》移动融媒体直播
扫一扫随身阅读
张雪峰 环节。用户不仅可以通过传统广播进行收听,还可以登录央视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直播间,看到外景直播的精彩画面并与主持人进行互动。
由于除夕当天进行的三场直播节目形态基本相同,我们将
【摘要】 在中国之声2022年《中国声音中国年》特别节 以17:30-18:00进行的顺丰网点直播为例简要描述该直播的节目
目中,技术保障团队一行5人在除夕当天完成了3场广播端和 形态。
新媒体平台端同步的移动融媒体直播。在该直播活动中,技术
团队以5G技术为核心,针对广播端直播和央视频端直播的不
同播出需求、节目特点,制定了周密的技术保障方案,克服重
重困难实现了广播节目和新媒体平台同步外景移动直播,为广
播节目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播出的新模式迈出了积极的一
步。本文对直播系统设计和实际应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5G 广播节目 融媒体直播 移动直播
图1 直播节目形态示意图
自2019年底5G商用以来,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5G技术
和5G网络飞速普及,几乎走到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现在 直播节目形态如上图所示,每个直播时段新媒体平台直播
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最领先、最大规模的5G网络,基站总数超 进行约30分钟,直播由新媒体平台直播先开始,待新媒体直播进
过142.5万座,基站数量占全球的70%以上,而在2022年底5G 行到一定程度后,将广播直播信号切换至前方,进行约12分钟的
基站数量将超过200万座,目前已经实现了超过5亿的实际连接 广播端和新媒体端的同步融媒体直播,期间前方外景主持人和后
用户,而且这一数字也在快速增长之中。 方广播直播间主持人还要进行多次对话,前后方广播节目信号也
5G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给传统媒体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了源 将进行多次切换,待同步直播结束后将广播信号切换回后方直播
源不断的动力,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更是在5G技术方面进行了 间,新媒体平台的视频直播继续进行至自然结束。
大量创新和实践,努力将新技术应用作为内容产品创新的新引
擎,通过5G技术来实现节目形态的不断创新。 二.直播系统设计
1.面对的挑战
一.节目形态的创新 节目形式的创新,特别是广播端直播节目的创新工作,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在2022年1月31日(除夕)和2 须辅以充分的技术保障才能达到安全播出的要求,特别是这种广
月1日(初一)推出了总时长25小时的春节特别节目《中国声音 播节目和新媒体平台移动直播相结合的模式,给技术保障工作提
中国年》,节目紧扣时代命题,以“声声时代回响 岁岁家国守 出了很大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望”为主题词,以家国记忆、新春祝福为主线,以温暖、欢乐、 ·广播节目的安全播出风险,特别是考虑到除夕当天为重点
向上为基调,与全国亿万听众网友一同体会声音里的年味,聆听 安播保障期,因此应务必杜绝一切可能出现的安全播出隐患;
奋进中的家国。 ·在直播过程中,主持人和嘉宾均是在多个场景移动直播
本年度该节目的最大亮点就是1月31日除夕当天的10:30、 的,因此所有设备均需采用直流供电方式,且供电时间应足够覆
14:00和17:30在总台新媒体平台启动了三段移动融媒体外景直 盖节目时长;
播,每段外景直播时长约为30分钟,节目形态为广播媒体和新媒 ·由于是移动直播,应尽量选用便携设备进行直播,如果个
体直播并行,三段直播内容分别为:在时隔28年重新开放的吉祥 别设备实在难以小型化的,应采用背包固定安装的方式携带,以
大戏院感受“国潮归来”;与在中国居住了10年的俄罗斯姑娘列 方便进行场景的安全转移;
娜近距离体验“火锅文化”;与仍在一线坚守的快递小哥一起吃 ·为了让观众确认这是一场真直播,因此应尽量减少机位切换;
顿年夜饭,节目内容涉及访谈、演唱、演奏、体验、试吃等多个 ·由于三场直播均在同一天内进行,且每两场直播间隔时间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