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InfoCOMM2023
P. 30
SHOW DAILY
混合办公
落地才能起飞
跟其他很多在疫情中被催热的行业一样,
混合办公市场在后疫情时代也将面临新的发展课题,
其走向如何?
2021年11月,《柯林斯词典》(Collins Cobuild)发布十大年度热词,“混合办公”(Hybrid working)位列其中,指的
是每周或一段时间远程办公、一段时间回办公室办公的工作模式。
在这之前,新冠疫情已经在全世界肆虐了整整两年。而混合办公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满足和适应混合办公需求的软硬件产品
的工作形式成为很多公司或打工人这三年——包括随后的2022年—— 及商业形态都纷纷入场和被构建起来。
的常态。如谷歌、微软、苹果、Meta(当时还叫Facebook)、英特 混合办公的风就这样被疫情的“黑天鹅”驮起,大有刮上高空
尔、戴尔等一众巨头,以及国内企业如携程等大厂,当然还有大家身 之势。
边几乎所有受到疫情影响的公司都相继采取过混合办公的方式。 但新冠疫情终究要过去,尤其是在2022年底管控放开之后,跟其
调研数据显示,有混合办公经历的上班族约75%考虑置办或更新 他很多在疫情中被催热的行业一样,混合办公市场也将面临新的发展
家中的设备,以支持新的工作方式并获取更高的工作效率。 课题,其走向如何?
混合办公风口已过? 后疫情时代,如何搭上混合办公的 然在持续发酵,供给侧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产品和
混合办公为什么会被推崇?——提升工作 快车? 服务供用户选择。”
效率。 当然,混合办公同时也面临挑战。 杨鹏飞表示,疫情固然带火了混合办公,
圆刚多媒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专案主 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教授指出:新的挑战 但也让混合办公解决方案和产品进入到了最混乱
任杨鹏飞指出,“不管是对员工来说还是对企业 表现在它将深刻地改变组织行为,影响企业文化 的竞争状况,更多品牌、产品和服务无序进入市
来说,只要能提升企业运作效率就永远是一个风 和管理模式等,亟需研究有效的企业调整策略。 场,非专业人士是很难判别的。
口。这股风可能没有疫情管控期间刚刮起时候那 微 软 全 球 首 席 执 行 官 纳 德 拉 ( S a t y a “坦率地说,现阶段才是混合办公市场发展
么强烈,但胜在经久不息。” Nadella)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世界正经历着 的关键期,赚快钱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混合办
从工作需求层面来看,第51次《中国互联 “混合办公悖论”的阶段,即员工既想要灵活 公’将不再是一部分浅尝辄止的玩家的标签,拼
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 的办公方式,又想要更多面对面的协作机会, 拼凑凑赶制一套产品,收割一笔的时代已经过去
月,我国线上办公用户规模达5.40亿,较2021年 而对于企业来说,还面临着关键流程和架构转 了。”他分析说,“混合办公市场或将逐步迎来
12月增长了7,078万,占网民整体的50.6%。 型的挑战。 洗牌阶段,如果没有深耕市场的态度,没有持续
从未来企业管理来看,混合办公模式让我们 市场上也充斥着各种声音,但从行业角度来 的开创性产品、系统,或者说理念推向市场,品
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为雇佣双方提供了一个最 说,技术和经验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牌和产品都很难在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这是包
佳的平衡机制。IDC中国预测到2025年中国将有 圆刚公司杨鹏飞认为技术是推动混合办公市 括圆刚在内的行业内所有企业都要面对和解决的
超过40%的会议转移到线上,未来办公面积将明 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他表示,包括笔记本、 问题。”
显缩减;在人与设备协同层面,预计2025年将有 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在内的便携设备为实现混 也许现在才是从业企业发力,拉开差距的窗
超过20%的企业使用机器人应用;在文化层面, 合办公提供了底层支撑;视频、收音和扩声、交 口期,也必定会成为用户检验混合办公产品,培
人才的管理与考核模式将实现数字化创新,与未 互设备及软件则成为构建混合办公场景的关键; 育使用习惯的黄金阶段。
来混合办公相适应。 同时,得益于5G的覆盖普及以及云会议平台的 确实如此!混合办公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
从未来政策来看,混合办公也是政府部门乐 完善,进一步让混合办公和高效协同无缝连接。 同的个体而言其需求都不尽相同,但是,把混合
见的发展方向,其对节能降碳、缓解交通拥堵和 “为做到保生产、防疫情两不误,疫情期间 办公这件事本身做好,却是我们行业和我们企业
空气污染、文旅、拉动内需、加快城市群发展, 政府与企业都大力推行混合办公模式,为数众多 要思考的问题。呼应本文标题,从落地的角度来
甚至对于促进生育等都有积极意义。 的行业厂商及品牌也投入资源为混合办公添砖加 说,混合办公除了是一个值得所有人关心的社会
混合办公模式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魅力和生 瓦,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可以说这是整个行 化的大问题,同样也是一种商业形态,一种生意
命力,毫无疑问会是后疫情时代的未来职场新常 业对市场甚至说是对全社会作出的贡献。”杨鹏 模式。如何在这场生意中突围而出,考验的是企
态,准确地说它正在被规范化地推向市场。 飞表示,“我们看到疫情管控结束后这一现象仍 业的专业和坚守,也是企业的大智慧。
14 www.imaschina.com